覆車之鑑
成語拼音
- fù chē zhī jiàn
覆車之鑑成語解釋
- 覆:傾覆;鑑:鏡子。把翻車作爲鏡子。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爲以後的教訓。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注引王隱《蜀記》:“隗器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鑑。”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洛陽人賈誼從小就有天才兒童的美譽,漢文帝聽說他很有才學,請他進京擔任博士,問他治理國家的看法。賈誼主張要以秦朝滅亡作爲鏡子,時刻提醒自己要施行仁政,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生產才能使國家強大。
成語造句
- 我們應該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因爲那都是覆車之鑑,能讓我們避免重蹈覆轍。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其中一個便與“覆車之鑑”有關。
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虢國。虢國的國君沉迷於享樂,對國家的政事不聞不問。他手下的大臣們多次勸諫,但國君卻不以爲然,依然我行我素。
當時,虢國的鄰國晉國日益強大。晉國的國君看到虢國國君的昏庸無道,認爲這是一個吞併虢國的好機會。於是,晉國開始策劃攻打虢國。
虢國的一位有識之士察覺到了晉國的企圖,他心急如焚地再次向國君進諫,希望國君能夠重視起來,積極備戰,以防晉國的入侵。然而,虢國國君卻嘲笑他過於膽小,認爲晉國不會輕易攻打自己。
晉國見虢國毫無防備,便果斷出兵。虢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疏於訓練,在晉軍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虢國國君這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
最終,虢國被晉國所滅,虢國國君也成爲了晉國的俘虜。虢國的滅亡成爲了周邊各國的一個深刻教訓。
其他國家的國君們紛紛以此爲鑑,開始反思自己的治國之道。他們意識到,如果自己也像虢國國君那樣沉迷享樂、不重視國家的安危,那麼自己的國家也可能會遭遇同樣的覆轍。
正如《荀子·成相》中所說:“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虢國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覆車之鑑,它提醒着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因爲一時的安逸而忽視了潛在的危險。在歷史的不斷演進中,類似的故事不斷地上演,每一次都在告誡着後人要從他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只有這樣,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而那些不懂得以史爲鑑的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失敗的深淵,就像那輛已經傾覆的車,成爲後人嘆息和警醒的對象。
覆車之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