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譽沽名
成語拼音
- diào yù gū míng
吊譽沽名成語解釋
- 沽買;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典故出處
- 《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看似做了不少善事,實則不過是爲了吊譽沽名,其真實目的並非真心助人。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人心浮躁,許多人都追逐着虛名和功利。
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好學,一心想要出人頭地。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不少知識和技能,也開始在一些場合嶄露頭角。然而,他漸漸在這過程中迷失了自己,開始過分關注他人的讚賞和名聲。
他發現,通過一些表面的行爲和言辭,能夠輕易地獲得別人的認可和稱讚。於是,他開始頻繁地參與各種社交活動,用盡心思去表現自己,誇大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只爲了能在他人眼中顯得與衆不同。他會故意在衆人面前高談闊論一些自己並不完全理解的學說和觀點,只爲了贏得別人敬佩的目光。
有一次,當地發生了一場災害,許多人受災。張華看到這是一個展現自己的好機會,便積極地投身到救災工作中。但實際上,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只是爲了作秀,讓別人看到他的“善良”和“偉大”。他四處宣揚自己的付出和貢獻,而真正用心去幫助受災羣衆的行動卻並不多。
就這樣,張華的名聲越來越大,可他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他雖然獲得了許多人的讚譽和羨慕,但他知道這些都是虛假的,都是他通過吊譽沽名的手段得來的。
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張華這樣的人。比如在某些朝代,一些官員爲了升官發財,會故意製造一些政績工程,表面上看似爲了百姓謀福祉,實則是爲了自己的名利。他們不顧實際情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只爲了能在上級面前邀功請賞。
而真正有智慧和品德的人,是不屑於這種吊譽沽名的行爲的。他們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成就和價值,他們用心去做事,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品質。他們不追求虛名,而是致力於爲社會和他人做出真正的貢獻。
張華最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在追逐那些虛假名聲的過程中失去了真正重要的東西。他想要改變,但卻發現已經陷入太深,難以自拔。他的名聲也開始逐漸崩塌,人們看穿了他的虛僞和做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吊譽沽名終究只是一場虛幻的泡影,它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滿足。我們應該腳踏實地,追求真正有意義的東西,用真誠和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沉迷於那些虛假的讚譽和名聲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實和長遠。
吊譽沽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