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詞架訟

成語拼音

tiáo cí jià sòng

調詞架訟成語解釋

指調唆他人訴訟。

典故出處

孫梨《白洋澱紀事·鍾》尼姑在社會上並沒有特殊地位,可是因爲她是林德貴的知己,她竟能調詞架訟,成了村裏政治舞臺上的要人。”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個小鎮上,有個心懷叵測之人,總是想盡辦法調詞架訟,弄得鄰里之間不得安寧。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四的人。李四爲人精明,但卻心思不正,總想着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 李四平日裏無所事事,卻對鄰里間的糾紛格外關注。他時常在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湊過去,看似熱心地幫忙調解,實則是在窺探其中是否有可乘之機。一旦他發現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便開始施展他那“調詞架訟”的手段。 有一次,鎮上來了兩個商人,因爲一筆生意起了爭執。李四得知後,立刻湊了過去,假意勸解雙方。他在其中不斷挑撥離間,歪曲事實,將原本簡單的糾紛變得複雜起來。在他的挑唆下,兩個商人的矛盾愈發激化,最終鬧上了公堂。李四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心中暗喜,他開始在背後活動,兩頭討好,妄圖從中漁利。 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是一位清正廉潔、明察秋毫的人。他在調查過程中,漸漸察覺到了李四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通過仔細的審查和對證人的詢問,官員終於識破了李四的陰謀詭計。 在公堂之上,官員嚴正地指出了李四“調詞架訟”的行爲,並引用了歷史上一些類似的案例來警示衆人。他說:“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一些人,利用他人的糾紛來謀取私利,最終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們不能讓這種不良之風蔓延,必須要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李四在證據和官員的斥責面前,羞愧地低下了頭。最終,他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還因爲自己的不良行爲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那兩個商人,在官員的公正裁決下,也化解了矛盾,重歸於好。 這個小鎮因爲這位公正的官員,不良的“調詞架訟”之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們更加懂得了要通過正當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試圖通過歪門邪道來獲取利益。從此,小鎮上的生活更加和諧,秩序也更加井然。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秉持正義和誠信,不要像李四那樣爲了一己私利而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調詞架訟-成語圖片

調詞架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