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遣將

成語拼音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調兵遣將成語解釋

調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動安排人力。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成語典故

我聞得海上倭賊利害,自去廝殺不成?只是調兵遣將,罰罪賞功而已。★明·無名氏《鳴鳳記·文華祭海》

成語造句

在這場戰役中,敵軍企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扭轉戰局,然而我方將領早已洞察其陰謀,從容不迫地調兵遣將,做好了萬全的應對準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有兩個國家常年征戰,彼此都想擴張領土,稱霸一方。 其中一個國家的國王,名叫衛勇。他智勇雙全,但也有着勃勃野心。有一次,他得知鄰國發生了內亂,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趁機發動戰爭,奪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於是,衛勇開始在自己的國家內調兵遣將。 他首先召集了國內最精銳的將領們,在朝堂之上鄭重地說:“如今鄰國動盪,此乃天賜良機,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成就一番大業。”將領們紛紛響應,願意跟隨國王征戰沙場。 接着,衛勇開始調動全國的軍隊。他命令各地的駐軍迅速集結,準備開赴前線。同時,他還安排了後勤補給,確保軍隊在征戰過程中有充足的糧草和武器裝備。 在這個過程中,衛勇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果斷的決策力。他仔細研究了鄰國的地形和敵軍的分佈情況,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一切準備就緒後,衛勇親自率領大軍出征。他們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突破了鄰國的邊境防線。然而,鄰國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他們迅速組織起了抵抗力量,與衛勇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衛勇的軍隊遭遇了頑強的阻擊。但他毫不畏懼,沉着指揮,不斷地調整戰術,調兵遣將。最終,憑藉着軍隊的強大實力和他的英明指揮,衛勇成功地擊敗了鄰國的軍隊,佔領了大片土地。 這場戰爭的勝利,讓衛勇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他也因此聲名遠揚,成爲了周邊國家敬畏的對象。而“調兵遣將”這個成語,也在人們的口中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在戰爭或其他重大行動中,有策略地指揮和安排人員。正如《三國演義》中諸多戰役那般,各方將領通過巧妙地調兵遣將,才得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成就一番霸業。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故事不斷地上演,調兵遣將的智慧和策略也一直被人們所重視和傳承。

調兵遣將-成語圖片

調兵遣將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