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食鳴鐘
成語拼音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鼎食鳴鐘成語解釋
- 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典故出處
- 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將期乎鼎食鳴鐘,寧虞往吝。”
成語典故
- 擁侯封鼎食鳴鐘,賴朝廷破格推崇。★明·張景《飛丸記·埋輪沒產》
成語造句
- 他曾經幻想過過上那種富貴奢華的生活,然而如今他明白了,鼎食鳴鐘未必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一位貴族,名叫公孫瓚。
公孫瓚家族世代爲官,享盡榮華富貴。他的生活可謂是極盡奢華,每餐飯桌上都擺滿了各種珍饈美味,喫飯時還有鐘鳴之聲相伴,真可謂是鼎食鳴鐘。
公孫瓚自小就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對民間疾苦知之甚少。他常常在自己那豪華的府邸中舉辦盛大的宴會,邀請衆多權貴前來,一同享受這奢靡的生活。在宴會上,精美的餐具閃爍着耀眼的光芒,悠揚的鐘聲迴盪在整個府邸。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百姓生活也日益艱難。但公孫瓚卻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富貴生活中,對這些情況毫不關心。
有一位忠誠而有遠見的大臣名叫李膺,他多次向公孫瓚進諫,希望他能夠關注國家的局勢,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奢華開銷,將精力和財富用於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但公孫瓚卻不以爲然,認爲李膺是在嫉妒他的生活。
終於,國家的危機愈發嚴重。外敵長驅直入,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公孫瓚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此時已經爲時過晚。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爲,明白了鼎食鳴鐘的生活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滿足,只有心繫國家和百姓,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但可惜的是,一切都無法挽回。國家最終陷入了動盪和混亂之中,公孫瓚也失去了他曾經擁有的一切。這個故事警示着人們,不能只追求物質的享受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否則最終將會自食惡果。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應當引以爲戒,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感。
鼎食鳴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