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支西吾
成語拼音
- dōng zhī xī wú
東支西吾成語解釋
- 指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典故出處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面對問題時總是遮遮掩掩,東支西吾,讓人難以瞭解事情的真相。
成語故事
- 以下是一個關於“東支西吾”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李義。李義此人聰明有餘,卻缺乏忠誠與擔當。
當時,諸侯國面臨着一系列的難題和挑戰。周邊的勢力蠢蠢欲動,國內的局勢也有些不穩定。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希望大家能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然而,當輪到李義發表意見時,他卻開始東支西吾起來。一會兒說這個方案可能有風險,一會兒又說那個計劃不太可行,總之就是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他既不想得罪一些激進派的大臣,又不想公然反對國王的某些想法,於是就採取了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
在之後的幾次商議中,李義依然故我,始終不肯堅定地站在某一方,給出明確的建議。其他大臣們對他的這種行爲感到十分不滿,紛紛指責他沒有擔當。但李義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繼續東支西吾。
隨着局勢的日益嚴峻,國家迫切需要果斷的決策和行動。可由於李義這種態度的影響,很多事情都被拖延和擱置,導致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時機。最終,諸侯國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
歷史上,像李義這樣東支西吾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在關鍵時刻不能果斷地表明立場,總是試圖左右逢源,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這種行爲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聲譽和前途,更會對整個集體和國家造成嚴重的危害。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在面對抉擇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果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像李義那樣東支西吾,貽誤時機。
東支西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