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西怨

成語拼音

dōng zhēng xī yuàn

東征西怨成語解釋

本指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指帝王興仁義之師爲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典故出處

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成語典故

古先哲王,東征西怨。顧予不德,重以勞人。★唐·陸贄《重優復興元府及洋鳳州百姓等詔》

成語造句

如今局勢混亂,統治者的決策導致百姓生活困苦,可謂是民不聊生,這纔出現了東征西怨的局面。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君王,他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增強國家的實力。於是,他頻繁地發動對外戰爭,一會兒向東征伐,一會兒又向西征討。 剛開始的時候,國內的百姓們還對君王的雄心壯志表示支持,他們希望國家能夠變得更加強大,在周邊國家中樹立起威嚴。然而,隨着戰爭的不斷持續,百姓們開始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長期的征戰導致國內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被徵調,田園荒蕪,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百姓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他們開始對君王的頻繁征伐產生了怨言。 大臣們看到這種情況,紛紛向君王進諫,提醒他要關注國內百姓的生活,不能一味地東征西戰。其中一位忠誠的大臣引經據典道:“昔日武王伐紂,也是在權衡利弊之後纔行動,並非盲目地四處征戰。如今我們的百姓已經不堪重負,再這樣下去,國家恐怕會陷入危機啊。” 可是君王卻不以爲然,他認爲只有通過不斷地征伐才能實現國家的崛起。他固執地繼續推行他的擴張政策,全然不顧百姓們的哀怨。 百姓們的生活日益困苦,怨聲載道。曾經支持君王的人們也開始轉變態度,他們對君王的行爲感到失望和憤怒。終於,國內的矛盾激化到了頂點,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叛亂。 此時,君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明白了東征西怨的後果。他意識到戰爭雖然可以帶來榮耀和領土,但如果忽視了百姓的利益,最終會導致國家的動盪和衰落。 於是,君王決定停止無意義的征伐,將重心轉移到國內的發展和建設上來。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百姓的生活,鼓勵農業生產,恢復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逐漸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百姓們的生活也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統治者或者領導者,不能只追求自己的野心和目標,而忽視了人民的感受和利益。東征西怨的教訓提醒我們,在追求任何目標的過程中,都要保持平衡和理性,關注各方的反應,避免因爲過度的行爲而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

東征西怨-成語圖片

東征西怨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