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赴火

成語拼音

fēi é fù huǒ

飛蛾赴火成語解釋

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典故出處

《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成語典故

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經常在一塊作詩,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成語造句

他對那項危險的任務毫無畏懼,就像飛蛾赴火般勇往直前,讓人既敬佩又擔心。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明義的年輕人。 明義生活的地方有一位富有的惡霸,他常常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明義看在眼裏,心中充滿了憤慨和不平。他決定挺身而出,爲百姓們爭取應有的權益。 他開始四處奔走,收集惡霸的種種惡行證據,試圖將其告發。然而,惡霸勢力龐大,爪牙衆多,明義的行動很快就被發現了。惡霸對他恨之入骨,開始對他進行瘋狂的報復。 身邊的人都勸明義放棄,說他這樣做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明義卻不爲所動,他心中的正義之火燃燒得愈發旺盛。他覺得哪怕面臨再大的危險,也不能退縮,必須要和邪惡抗爭到底。 一天,明義得知惡霸要進行一項更加罪惡的勾當,他不顧一切地前去阻止。惡霸和他的手下將明義團團圍住,對他進行毆打和折磨。但明義始終沒有屈服,他用盡全力與他們對抗。 最終,明義倒在了血泊之中。雖然他沒能成功地擊敗惡霸,但他的勇氣和堅持卻感染了許多人。後來,一些有正義感的人們聯合起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惡霸繩之以法。 明義的行爲就如同那飛蛾赴火一般,明知道前方是危險,是毀滅,但爲了心中的信念,爲了正義,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着,成爲了激勵後人勇敢追求正義的典範。就如同歷史上許多的英雄豪傑,他們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正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飛蛾赴火般的精神,成爲了人類文明中閃耀的光芒,永遠照亮着我們前行的道路。

飛蛾赴火-成語圖片

飛蛾赴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