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喉撫背

成語拼音

è hóu fǔ bèi

扼喉撫背成語解釋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典故出處

隋·盧思道《爲北齊檄陳文》鉅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戰場上,我方採取的戰略讓敵人陷入了被動,彷彿被我方扼喉撫背,毫無還手之力。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場上,局勢常常變幻莫測,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情節。 曾經有兩個國家,長期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其中一個國家的將領名爲李猛,他極具智謀和勇氣。一次,李猛發現了敵國的一個弱點,他們的防線在一處山谷中存在漏洞。李猛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當機立斷,帶領着精銳部隊悄悄地潛入了山谷。 當他們成功繞到敵國軍隊的後方時,敵國尚未察覺。李猛的部隊就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利劍,隨時準備給予致命一擊。就在敵國軍隊全力應對前方的戰事時,李猛突然發動了攻擊,他的部隊如猛虎下山般撲向敵人的後背。敵國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首尾不能相顧。 李猛巧妙地利用了這個時機,一方面死死地扼住敵人的咽喉要道,讓他們的增援和補給無法順利到達;另一方面從背後不斷地攻擊敵人,就如同在輕撫他們的後背一般,讓敵人防不勝防。敵國軍隊在這種前後夾擊的困境中,逐漸崩潰。 這場戰役中,李猛憑藉着他的果敢和智慧,成功地運用了“扼喉撫背”的策略,以少勝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成爲了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而“扼喉撫背”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在戰爭或競爭中,能夠精準地抓住對方的要害,從前後兩個方向同時施加壓力,從而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軍事家都曾借鑑李猛的這種策略,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書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扼喉撫背-成語圖片

扼喉撫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