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襟控咽
成語拼音
- è jīn kòng yān
扼襟控咽成語解釋
- 比喻據守險要之地。
典故出處
- 宋·周邦彥《汴都賦》扼襟控咽,屏藩表裏,名城池爲金湯,役諸侯爲奴隸。”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此地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因其處在交通要道,可謂扼襟控咽,是兵家必爭之地。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鄭國地處中原要衝,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可謂是扼襟控咽之地。
當時,周邊各國都對鄭國這塊肥肉虎視眈眈。其中,晉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更是爲了爭奪鄭國而不斷交鋒。鄭國的君主深知國家處境艱難,稍有不慎便可能淪爲他國的附庸。
一次,晉國率領大軍前來攻打鄭國。鄭國的軍隊雖然奮勇抵抗,但面對強大的晉國軍隊,漸漸力不從心。鄭國君主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能找到破局之法,鄭國必將面臨滅頂之災。
在這危急關頭,鄭國的一位大臣提出了一個計策。他建議鄭國向楚國求救,利用楚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讓楚國出兵來牽制晉國。鄭國君主猶豫不決,他擔心楚國也別有企圖。但在大臣們的極力勸說下,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
楚國接到鄭國的求救後,果然立刻出兵。楚國軍隊迅速逼近晉國軍隊,形成了對晉國的威脅。晉國見此情形,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來應對楚國。這使得晉國對鄭國的攻勢減弱了許多。
鄭國抓住這個機會,重新組織軍隊進行反擊。同時,鄭國也積極與楚國進行溝通和協調,共同對抗晉國。在鄭國和楚國的緊密合作下,晉國漸漸陷入了困境。
最終,晉國無奈之下只得退兵。鄭國成功地化解了這次危機,得以繼續保持國家的獨立和完整。而鄭國所處的這個扼襟控咽的地理位置,也讓它在之後的歲月裏始終處於各國爭奪的焦點之中。鄭國君主和大臣們更加明白了守護好這片土地的重要性,他們不斷加強國家的防禦和外交策略,努力在複雜的局勢中求生存、謀發展。
這個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中,一個國家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和策略來應對危機。鄭國因爲其扼襟控咽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爲了各方勢力爭奪的對象,但也正因如此,它能夠巧妙地利用各方之間的矛盾,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歷史上,許多類似鄭國這樣的國家或地區,都曾因爲其關鍵的地理位置而經歷了無數的風雲變幻,它們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人研究和借鑑的寶貴財富。
扼襟控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