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居下流

成語拼音

wù jū xià liú

惡居下流成語解釋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爲卑下的地位。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典故出處

《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向來行事端正,從不做那讓人不恥之事,絕無可能惡居下流。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朝堂之上瀰漫着一股不良的風氣。 當時,有一位官員名爲子瞻,他本有着一腔抱負和才華,然而卻在複雜的官場環境中漸漸迷失了自己。他看到周圍的一些官員爲了爭名奪利,不擇手段地使用各種陰謀詭計,心中也開始蠢蠢欲動。 在一次重要的職位競爭中,子瞻放棄了自己原本堅守的原則和道德底線,他學着那些不良官員的樣子,使用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排擠對手。雖然他最終獲得了職位,但是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愧疚和不安。 隨着時間的推移,子瞻發現自己越來越深陷在這種不良的行爲模式中,他變得越來越功利,越來越在乎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忽略了百姓的福祉和國家的長遠發展。 而其他一些原本正直的官員,看到子瞻的變化,有的選擇了沉默,有的則無奈地效仿,整個朝堂變得烏煙瘴氣。 然而,在這個國家中,還有一位名爲仲義的大臣,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道德準則,不願意同流合污。仲義看到國家的這種狀況,痛心疾首,多次向國君進諫,希望能夠改變這種不良的局面。 國君雖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卻因爲各種原因未能採取有效的措施。仲義深知,繼續這樣下去,國家必將走向衰敗。 終於有一天,仲義忍無可忍,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番言論,痛斥那些像子瞻一樣爲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官員,呼籲大家要堅守正道,不要“惡居下流”,要爲國家和百姓的未來負責。 他引經據典,以古代的賢君和忠臣爲例,說明只有秉持正義和善良,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仲義的言論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的朝堂,讓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子瞻在聽到仲義的話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開始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爲,意識到自己已經偏離了正道太遠。他決定改過自新,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 在仲義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覺醒,他們紛紛摒棄了不良的行爲,努力爲國家和百姓做實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國家的朝堂風氣逐漸好轉,國家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惡居下流”,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原則。只有堅守正道,秉持正義和善良,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才能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惡居下流-成語圖片

惡居下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