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殍遍野
成語拼音
- è piǎo biàn yě
餓殍遍野成語解釋
-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典故出處
- 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成語典故
- 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餓殍遍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成語造句
- 在那災荒之年,莊稼顆粒無收,最終導致餓殍遍野,景象慘不忍睹。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曾經歷了一段極爲艱難的時期。這個國家遭遇了連續多年的自然災害,先是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的農田,導致糧食大幅減產。緊接着又是旱災,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
百姓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一開始他們還能靠着家中僅存的餘糧勉強度日,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存糧消耗殆盡。許多人不得不四處尋找食物,然而,在這災荒的年代,食物是如此的稀缺。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捱餓,身體逐漸消瘦,虛弱無力。一些老人和孩子因爲抵抗力弱,率先支撐不住,悲慘地死去。慢慢地,餓死者的數量不斷增加,道路兩旁、荒野之中,隨處可見餓死之人的屍體,真可謂是慘不忍睹。
朝廷也曾試圖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災情,他們開倉放糧,但是無奈災民數量實在太多,糧食遠遠不夠。而且一些官員還趁機中飽私囊,貪污救災的物資,使得百姓的處境更加艱難。
在這個時候,有一位賢良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看到餓殍遍野的慘狀,心急如焚。他不斷地向皇帝進言,懇請皇帝加大救災的力度,嚴懲貪污腐敗的官員。他親自帶領一些官員深入災區,爲百姓發放食物和藥品,盡力去拯救每一個生命。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災情終於慢慢得到了控制。新的糧食也開始收穫,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然而,這場災難給人們留下的傷痛卻永遠無法抹去。
這段餓殍遍野的歷史,成爲了這個國家永遠的傷痛和教訓。它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是多麼的渺小。同時也警示着後來的統治者,要時刻關注百姓的生活,做好應對各種災難的準備,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正如古人所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而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這段歷史也提醒着我們要珍惜糧食,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爲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餓殍遍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