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殍載道
成語拼音
- è piǎo zài dào
餓殍載道成語解釋
-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典故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成語典故
- 餓殍載道的災後景象是不會再出現了。
成語造句
- 災荒之年,糧食顆粒無收,百姓民不聊生,最終出現了餓殍載道的悲慘景象。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國家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連續幾年的旱災,使得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起初,人們還能依靠家中的存糧勉強度日,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存糧漸漸耗盡。飢餓開始籠罩着每一個家庭,人們不得不四處尋找食物。可是,能找到的食物越來越少,許多人只能捱餓。
慢慢地,道路上開始出現餓倒的人。一開始只是零星幾個,但很快,餓殍的數量不斷增加,以至於道路上都被這些不幸的人所佔據,真可謂是餓殍載道。
一些富戶人家,雖然也受到了災害的影響,但他們還有些餘糧和積蓄。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卻選擇了緊閉家門,不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那些飢餓的百姓。
朝廷得知了這個情況後,開始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危機。他們組織了救濟糧的發放,但由於官僚的腐敗和效率的低下,真正能到達百姓手中的糧食少之又少。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有一位善良的官員名叫李明。他看到百姓們的苦難,心急如焚。他不顧自身安危,多次上書朝廷,請求加大救濟力度,嚴懲腐敗官員。同時,他自己也積極行動起來,帶領着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城中設立粥棚,爲那些飢餓的人們提供一些食物。
李明的善舉漸漸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他的鼓舞,也紛紛加入到幫助百姓的行列中來。一些原本冷漠的富戶,在看到這種情況後,也開始打開家門,拿出一些糧食來幫助周圍的人。
儘管困難重重,但人們在李明等人的帶領下,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時光。終於,旱災結束,天空開始下起了雨,土地又重新煥發了生機。百姓們開始努力耕種,生活也逐漸恢復了正常。
這段餓殍載道的經歷,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自然災害的可怕,也讓人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同時,李明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人們心中的楷模,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敢地站出來,互幫互助,共同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樣的故事也時刻提醒着我們,要居安思危,不斷努力,讓社會更加美好,讓百姓不再遭受這樣的苦難。
餓殍載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