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不放債
成語拼音
- ēn bù fàng zhai
恩不放債成語解釋
- 對親人不宜放債。意指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恩,指親人。
典故出處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正是恩不放債。”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做人應該以誠信爲本,不能像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只想着賺錢,恩不放債。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富人。李義雖家資豐厚,但他的爲人卻讓許多人捉摸不透。
李義做生意極爲精明,他常常與各種人打交道,在商場上也算頗有手段。然而,在對待他人的求助和借貸方面,他卻有着獨特的原則。
有一次,一位窮困潦倒的朋友前來找李義借錢,希望能度過眼前的難關。李義聽後,沉思片刻,然後搖了搖頭,拒絕了朋友的請求。朋友十分不解,質問他爲何如此絕情。李義緩緩說道:“我並非絕情,只是我有自己的原則,恩不放債。我相信,輕易地借錢給人,往往不是在幫他,而是可能會害了他,讓他養成依賴的心理,無法真正地去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朋友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無話可說。
又過了一段時間,鎮上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許多人家破人亡,生活陷入困境。一些人便又想到了向李義借錢求助。然而,李義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輕易放貸。這讓很多人對他頗有怨言,覺得他冷酷無情。
但李義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做法。他認爲,真正的幫助應該是引導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擺脫困境,而不是通過借錢來解決一時的問題。他開始在鎮上組織各種公益活動,爲受災的人們提供工作機會,幫助他們學習技能,從而能夠自力更生。
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對李義不滿的人漸漸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那些通過自己努力工作獲得收入的人,也真正地擺脫了困境,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而那些曾經依賴借貸的人,往往陷入了債務的惡性循環,生活更加艱難。
李義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思考。他們開始反思,在幫助他人時,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纔是真正有益的。正如古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義的“恩不放債”雖然在一開始不被人理解,但最終卻證明了他的遠見和智慧。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事例。一些統治者爲了一時的安穩,輕易地向百姓放貸或給予過多的賞賜,結果卻導致了社會的腐化和人們的懶惰。而真正有遠見的統治者,則會注重培養百姓的自立能力和奮鬥精神,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李義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時,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的利益和表面的現象,而要深入思考背後的本質和長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真正有益於自己和他人的選擇。
恩不放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