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施令

成語拼音

fā hào shī lìng

發號施令成語解釋

號號令;施發佈。發佈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典故出處

《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成語典故

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羣衆,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毛澤東選集·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成語造句

在團隊合作中,應該充分傾聽大家的意見,而不是由某個人獨斷專行地發號施令。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年輕的君主剛剛登上王位。這位君主雄心勃勃,渴望展現自己的權威和能力。 新君繼位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對國家大事進行各種決策和指揮。他常常坐在朝堂之上,對着羣臣發號施令,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起初,羣臣們對於君主的命令還是積極響應的,畢竟新君初立,大家都希望能在新的統治下有所作爲。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君主的一些命令開始變得不切實際和不合理。比如,他不顧當時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強行要求在短時間內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這給百姓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大臣們紛紛進諫,希望君主能夠收回這些不合理的命令,但是君主卻一意孤行,認爲自己的權威不容挑戰,繼續固執地發號施令。 由於君主的胡亂指揮,國家陷入了混亂之中。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朝堂上的大臣們也對君主失去了信心和尊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引用歷史上的典故來勸說君主,讓他明白一個賢明的君主應該懂得傾聽和採納合理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發號施令。 比如,他們講述了古代明君舜的故事。舜在位時,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大臣和百姓的意見,與民同樂,共同治理國家,從而使得國家繁榮昌盛。他們希望這位年輕的君主能夠以舜爲榜樣,改變自己的執政方式。 君主在聽到這些典故和大臣們的勸說後,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改變自己。他不再輕易地發號施令,而是更加註重與大臣們的溝通和協商,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他也開始關注百姓的生活,努力減輕他們的負擔。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逐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君主也明白了,作爲一國之君,發號施令固然是其權力的體現,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正確地運用權力,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和意願來行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大臣和百姓們的擁護和支持,讓國家長治久安。

發號施令-成語圖片

發號施令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