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施仁

成語拼音

fǎ wài shī rén

法外施仁成語解釋

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典故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當朝的聖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臺效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這個初犯且真心悔過的罪犯,法官考慮到諸多因素,最終決定法外施仁,給予了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公正嚴明的縣令叫李明。他一直秉持着公正執法的原則,深受百姓的愛戴。 一天,小鎮上發生了一起盜竊案。經過一番調查,李明鎖定了一名嫌疑人張華。張華平日裏遊手好閒,口碑並不好。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張華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按照當時的律法,他理應受到嚴厲的懲罰。 然而,在進一步瞭解張華的情況後,李明發現張華其實是一個可憐之人。他自幼父母雙亡,孤苦無依,因爲缺乏正確的引導才走上了歪路。李明心中不禁起了憐憫之情。 在審判之時,李明猶豫了。他深知律法的重要性,但同時也看到了張華內心深處或許還有一絲良知未泯。經過深思熟慮,李明最終決定在律法允許的範圍內,對張華法外施仁。他給予張華一個較輕的懲罰,同時責令他必須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李明的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和反對,他們認爲李明違背了律法的威嚴。但李明卻引用了古代賢君的事例,他說:“昔日,聖王治世,亦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以達到教育和引導百姓的目的。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嚴苛執法,而應關注人的內心和未來。” 在李明的寬容和教導下,張華深受感動。他發誓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此後,張華開始努力工作,憑藉自己的雙手過上了正經的生活。他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告誡他人不要犯錯,要遵紀守法。 隨着時間的推移,小鎮上的風氣越來越好。人們更加懂得了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也更加尊重和信任李明這位縣令。而李明法外施仁的故事也流傳了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這個故事讓人們明白,律法雖是準則,但在執行過程中,也需要結合人性的關懷,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法外施仁-成語圖片

法外施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