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癸之呼
成語拼音
- gēng guǐ zhī hū
庚癸之呼成語解釋
- 庚、癸:軍糧的隱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後指向人借錢。
典故出處
- 《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回答說:“梁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國大夫申叔儀向魯國大夫公孫有山氏借軍糧,大家不好直說,只好用隱語代替。魯國大夫公孫有回答說:“高梁已經沒有了,粗糧還有一些,到時登上山高聲呼喊:‘庚癸乎!’我們就知道了。”。
成語造句
- 在災荒之年,百姓們生活艱難,經常發出庚癸之呼,希望能得到援助。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吳國有一位將軍,名叫申包胥。當時,楚國遭受了吳國的猛烈進攻,楚國的都城淪陷,楚昭王被迫出逃。申包胥對楚國的遭遇深感痛心,他決心爲國家尋求援助。
申包胥想到了秦國,他歷經艱難險阻,長途跋涉來到秦國,請求秦哀公出兵援助楚國。然而,秦哀公一開始猶豫不決,並不願意輕易捲入這場戰爭。
申包胥沒有放棄,他在秦國的宮殿外日夜哭泣,苦苦哀求。他聲淚俱下地講述着楚國所面臨的危機和百姓的苦難,希望能打動秦哀公。
就這樣持續了七天七夜,申包胥的真誠和執着終於感動了秦哀公。秦哀公意識到,如果楚國被吳國完全吞併,那麼吳國的勢力將會更加強大,對秦國也會構成威脅。
於是,秦哀公決定出兵援楚。在秦國的幫助下,楚國逐漸扭轉了局勢,最終成功擊退了吳國,收復了都城。
申包胥的行爲體現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念。而“庚癸之呼”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請求援助的呼聲。就像申包胥在秦國的庚癸之時,發出急切的呼救,爲了國家的存亡而不懈努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要有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勇於爲了自己所珍視的事物而奮鬥,同時也展現了在關鍵時刻,求助與互助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國家之間還是個人之間,當他人發出“庚癸之呼”時,我們應該以善良和正義之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庚癸之呼-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