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諸己

成語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反求諸己成語解釋

求追究,尋求;諸之於”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典故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成語典故

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

成語造句

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應一味地抱怨外部環境,而應靜下心來反求諸己,從自身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國。安國的國王是一位年輕而有抱負的君主,他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國王採取了許多措施,他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促進商業發展。然而,儘管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國家的情況卻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依然存在着許多問題,比如貧富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時有發生。 國王爲此感到十分困惑和苦惱,他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如此努力,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一天,他召集了國內的智者和大臣們,希望他們能爲他出謀劃策。 其中一位智者站出來對國王說:“陛下,您一直致力於改變國家的外在環境,但也許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自身。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爲和決策,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國王聽了,若有所思。 智者接着說:“陛下,您想想看,我們在推行政策的時候,是否充分考慮到了百姓的感受和需求?我們是否有時候過於急躁,沒有耐心去傾聽他們的聲音?我們不能總是一味地要求別人改變,而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如同‘反求諸己’這個道理。” 國王深受啓發,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在一些決策上確實過於武斷,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領導方式。 他不再僅僅依靠自己的判斷,而是更多地深入民間,與百姓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他也學會了傾聽大臣們的不同意見,不再固執己見。 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國王會不斷地反思和調整,確保政策符合百姓的利益。同時,他也要求大臣們和各級官員都要做到“反求諸己”,時常審視自己的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隨着時間的推移,安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穩定,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國王終於明白,只有當每個人都能做到“反求諸己”,不斷地完善自己,一個國家才能真正走向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不要總是把責任歸咎於他人或外在環境,而應該首先反思自己。就像古人所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只有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時刻牢記“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努力提升自己,爲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反求諸己-成語圖片

反求諸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