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物

成語拼音

fēi chí zhōng wù

非池中物成語解釋

不是長期蟄居池塘中的小動物。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終究要做大事。

典故出處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成語典故

子建懷才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爲後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成語造句

他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遠大的志向,將來必定不是非池中物。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英雄輩出。有一個名叫周瑜的年輕人,自幼聰慧過人,心懷大志。 周瑜出生於世家大族,家境殷實,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沉迷於享樂。相反,他勤奮好學,博覽羣書,尤其對兵法謀略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常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探討天下局勢,思考如何才能在這亂世之中建功立業。 當時,各地豪強紛紛起兵,爭奪天下。周瑜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施展才華的絕佳機會。他四處遊歷,結交豪傑,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輔佐的明主。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孫策。孫策此人勇猛無畏,有着雄才大略,周瑜認定他絕非等閒之輩,兩人一拍即合,結爲生死之交。 孫策在周瑜的幫助下,勢力逐漸壯大,攻城略地,威名遠揚。然而,孫策的崛起引起了其他勢力的嫉妒和警惕。他們聯合起來,對孫策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在一次激戰中,孫策不幸身負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孫策死後,周瑜悲痛欲絕,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他深知自己肩負着重大的責任,必須要繼續爲實現他們共同的理想而努力。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輔佐孫權的事業中。 孫權當時還年輕,經驗不足,但周瑜堅信他有着非凡的潛力,絕非池中之物。他盡心盡力地輔佐孫權,爲他出謀劃策,幫助他穩定局勢,發展勢力。在周瑜的努力下,孫權逐漸成長爲一位有作爲的君主,東吳的勢力也日益強大。 後來,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企圖一舉吞併東吳。面對曹操的強大壓力,東吳上下人心惶惶。許多人主張投降曹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和財產。但周瑜堅決反對投降,他認爲曹操雖然強大,但並非不可戰勝。他力排衆議,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共同抗擊曹操。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指揮東吳軍隊與劉備聯軍緊密配合,以少勝多,大敗曹操。這場戰役不僅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也讓周瑜的名字威震天下。 周瑜一生爲東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絕非池中之物,而是一位能夠在亂世之中攪動風雲的英雄豪傑。他的故事也激勵着無數後人,讓他們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夠在任何環境中脫穎而出,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非池中物-成語圖片

非池中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