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
成語拼音
- fén lín ér tián
焚林而田成語解釋
- 燒燬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典故出處
-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
成語典故
- 鑽燧取火,構木爲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淮南子·本經訓》
成語造句
- 爲了獲取短暫的利益而採取極端手段,就像某些人不顧生態平衡焚林而田,最終必然自食惡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諸侯國。這個諸侯國的君王爲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和資源,做出了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
當時,這個君王一心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增加國家的財富。他不顧大臣們的勸諫,執意要採取一種激進的手段來獲取資源。他下令讓士兵們大規模地砍伐森林,將大片大片的樹木砍倒,然後在這些土地上進行開墾和耕種。他以爲這樣就可以快速地獲得大量的農田,從而收穫更多的糧食和財富。
然而,他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爲是多麼的短視和危險。隨着森林的大面積消失,許多動物失去了棲息地,生態平衡被嚴重破壞。原本森林中豐富的水源也開始變得匱乏,土地逐漸變得貧瘠。而且,失去了森林的保護,自然災害也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一些有遠見的大臣們紛紛進諫,引用古代的事例來勸說君王。他們告訴君王,歷史上曾有國家因爲過度開發自然資源而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比如在遙遠的過去,有個部落爲了一時之利而焚林而田,結果引發了一系列的災難,最終導致部落衰落。
可是君王卻固執己見,認爲大臣們是在危言聳聽。他堅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繼續推行這種焚林而田的政策。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諸侯國的狀況越來越糟糕。土地因爲缺乏肥力而收成銳減,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而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更是讓這個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
最終,這個諸侯國因爲自己的短視和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曾經繁榮的國家變得衰敗不堪,君王也追悔莫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焚林而田這種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後果的行爲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必將自食惡果。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珍惜我們的自然資源,以確保我們和子孫後代都能夠享受到美好的地球家園。
焚林而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