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为谋

成语拼音

bù xiāng wéi móu

不相为谋成语解释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成语造句

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我们与那些三观不合的人实在是不相为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两个国家——卫国和郑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性格乖张,时常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决策。 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则是一位睿智而有远见的君主。当时,卫国和郑国因为边界领土的问题产生了一些纠纷和摩擦。 卫灵公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决定对郑国发动战争。他的大臣们纷纷进谏,认为这样做并不明智,两国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然而,卫灵公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大臣们的建议。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鱼,他是卫国的一位忠诚之士。史鱼深知这场战争将会给卫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他多次苦劝卫灵公改变主意,但卫灵公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样的情况,史鱼感到非常无奈和悲哀。他意识到自己与卫灵公在治国理念和决策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彼此之间根本无法合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相为谋”。他叹息道:“君上如此一意孤行,我实在无法与之共事啊。” 最终,卫国对郑国发动了战争,结果正如史鱼所料,卫国遭遇了惨败,国力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郑庄公则凭借着他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机,巩固了郑国的地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合作中,如果双方的价值观、目标和理念相差甚远,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很难共同前行。就像史鱼和卫灵公一样,当彼此的想法和行为完全相悖时,勉强在一起也只会带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各自走自己的路,也许才是明智之举。正如古人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携手共进,共同实现目标和理想。

不相为谋-成语图片

不相为谋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