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爲謀

成語拼音

bù xiāng wéi móu

不相爲謀成語解釋

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典故出處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爲謀。”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碰壁後,在冉求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沒有重用他。他認爲與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爲謀。”於是閒居起來,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等。

成語造句

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我們與那些三觀不合的人實在是不相爲謀。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兩個國家——衛國和鄭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治國才能,但他性格乖張,時常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決策。 鄭國的國君鄭莊公則是一位睿智而有遠見的君主。當時,衛國和鄭國因爲邊界領土的問題產生了一些糾紛和摩擦。 衛靈公在沒有充分考慮後果的情況下,決定對鄭國發動戰爭。他的大臣們紛紛進諫,認爲這樣做並不明智,兩國之間完全可以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然而,衛靈公固執己見,根本聽不進大臣們的建議。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魚,他是衛國的一位忠誠之士。史魚深知這場戰爭將會給衛國帶來巨大的災難,他多次苦勸衛靈公改變主意,但衛靈公依然我行我素。 面對這樣的情況,史魚感到非常無奈和悲哀。他意識到自己與衛靈公在治國理念和決策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彼此之間根本無法合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相爲謀”。他嘆息道:“君上如此一意孤行,我實在無法與之共事啊。” 最終,衛國對鄭國發動了戰爭,結果正如史魚所料,衛國遭遇了慘敗,國力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鄭莊公則憑藉着他的智慧和謀略,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鞏固了鄭國的地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和合作中,如果雙方的價值觀、目標和理念相差甚遠,無法達成共識,那麼就很難共同前行。就像史魚和衛靈公一樣,當彼此的想法和行爲完全相悖時,勉強在一起也只會帶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各自走自己的路,也許纔是明智之舉。正如古人所說:“道不同,不相爲謀。”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攜手共進,共同實現目標和理想。

不相爲謀-成語圖片

不相爲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