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

成语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管中窥豹成语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成语典故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成语造句

从他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平时的行事风格,真可谓管中窥豹。

成语故事

在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王献之的书法家,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 有一次,王献之去拜访当时的名士谢安。谢安正在与一群文人雅士高谈阔论,看到王献之来了,便想考考他。谢安拿出一些珍贵的画作让王献之欣赏,然后问道:“你从这些画中能看出什么?”王献之仔细地看了看这些画,然后回答说:“我从这些画中,犹如管中窥豹,只看到了一些局部的精彩,但我相信整幅画作一定更加美妙绝伦。”谢安听了,对王献之的见解和谦逊十分赞赏。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管中窥豹的事例。比如,在战争中,有时候将领们只能通过局部的情报和观察来判断整个战局,但这往往只是管中窥豹,很容易出现误判。就如同三国时期的马谡,他在守街亭时,只看到了局部地形的优势,却没有全面考虑到敌军的情况和整体战略,最终导致了失败。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努力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事物。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从管中看到的那一小点豹子,而是会去追寻整只豹子的全貌。就像那些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管中窥豹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产生片面的看法。然而,我们应该明白,这只是局部的表象,不能代表全部。我们要学会多方面观察、深入思考,避免因为管中窥豹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只有当我们能够摆脱管中窥豹的局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思维去看待世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就如同王献之一样,虽然他当时只能从画中看到局部,但他有着追求全貌的意识和智慧,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让我们都努力去超越管中窥豹的狭隘,去拥抱更加广阔和真实的世界吧。

管中窥豹-成语图片

管中窥豹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