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成语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过犹不及成语解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典故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成语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不然就可能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比如对孩子过度宠溺,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贤德?”孔子回答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那是不是子张要好一些呢?”孔子说:“过犹不及,过度和不足是一样的不好。” 子张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性格豪放,积极进取,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力求做到最好。然而,有时候他过于急切地追求完美,甚至会超越一些合理的界限。比如在礼仪方面,他可能会表现得过于繁琐和拘谨,给人一种刻板的印象。 而子夏则相对温和一些,他在学习和做事时可能会显得稍微有些保守,有时不能完全达到周礼所规定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努力或者不优秀,只是他的风格与子张有所不同。 有一次,鲁国举行祭祀活动。按照周礼的规定,祭祀时应该使用特定的祭品和礼仪。子张负责筹备这次祭祀活动,他为了让祭祀显得更加隆重和庄严,擅自增加了一些祭品和繁琐的仪式。结果,整个祭祀过程变得冗长而复杂,让参与祭祀的人们感到疲惫和不耐烦。 孔子得知此事后,便对子张进行了批评。他说:“你这样做虽然是出于对祭祀的尊重,但却违背了周礼的本意。周礼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仪式来表达敬意和感恩,而不是通过过度的形式来炫耀。过犹不及,你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人们对周礼产生反感。” 子张听了孔子的话,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过于追求表面的完美,而忽略了周礼的内涵和本质。从此,他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相反,子夏也从孔子的话中受到了启发。他明白了虽然自己不应该过度拘泥于周礼的细节,但也不能忽视周礼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学习周礼,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过于努力地追求某个目标,以至于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过于放松自己,以至于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无论是过度还是不足,都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后果。 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既要有进取精神,又要懂得适可而止;既要有原则底线,又要懂得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正如孔子所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就是要在过与不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我们的行为和思想都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也是“过犹不及”这个成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过犹不及-成语图片

过犹不及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