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不入

成语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过门不入成语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典故

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过程中还有几段插曲: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可婚后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一次孩子已长大,要留下父亲。而禹一次也没进入自己的家门,因为时间太过匆忙了。

成语造句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简直就是过门不入。

成语故事

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鲧被派去治水,他采用围堵的方法,却始终未能有效治理洪水。 后来,舜帝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的重任。禹深知任务艰巨,但他毫不退缩,决心一定要制服这肆虐的洪水。 禹带着众人踏上了艰辛的治水之路。他整日奔波在各个受灾地区,亲自勘察地形,寻找治水的最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禹多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从来没有进去过。 有一次,禹带领众人经过自己家附近,他看到妻子正在门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他的归来。他心中涌起一股思念之情,但他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便转身投入到工作中。旁边的人都劝他回去看看,休息一下,但禹坚定地说:“洪水未退,百姓还在受苦,我怎能安心回家。” 还有一次,禹的儿子出生了,他正好路过家门。听到屋内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他的脚步不禁停了下来。然而,仅仅片刻之后,他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知道,此刻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他去拯救,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家而耽误了治水的大事。 禹凭借着这种过门不入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作中。他改变了父亲鲧的方法,采用疏导的策略,带领众人挖渠开河,让洪水能够顺畅地流入大海。经过多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过门不入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千古佳话。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长河,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敬仰。

过门不入-成语图片

过门不入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