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不入

成語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過門不入成語解釋

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典故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成語典故

上古時代,曾出現過一次大洪水,長達20多年,受災面積很大。  當時正是舜當政期間,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堯處死的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訓,採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規劃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終於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過程中還有幾段插曲:禹到了30多歲還沒結婚,在塗山(今浙江紹興縣西北)遇到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兩人相互十分愛慕,便成了親。可婚後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孩子還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剛學會喊爸爸;還一次孩子已長大,要留下父親。而禹一次也沒進入自己的家門,因爲時間太過匆忙了。

成語造句

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簡直就是過門不入。

成語故事

在遠古時期,洪水氾濫,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鯀被派去治水,他採用圍堵的方法,卻始終未能有效治理洪水。 後來,舜帝任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的重任。禹深知任務艱鉅,但他毫不退縮,決心一定要制服這肆虐的洪水。 禹帶着衆人踏上了艱辛的治水之路。他整日奔波在各個受災地區,親自勘察地形,尋找治水的最佳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禹多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卻從來沒有進去過。 有一次,禹帶領衆人經過自己家附近,他看到妻子正在門口張望,似乎在等待他的歸來。他心中涌起一股思念之情,但他只是遠遠地望了一眼,便轉身投入到工作中。旁邊的人都勸他回去看看,休息一下,但禹堅定地說:“洪水未退,百姓還在受苦,我怎能安心回家。” 還有一次,禹的兒子出生了,他正好路過家門。聽到屋內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他的腳步不禁停了下來。然而,僅僅片刻之後,他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知道,此刻還有更多的人需要他去拯救,不能因爲自己的小家而耽誤了治水的大事。 禹憑藉着這種過門不入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作中。他改變了父親鯀的方法,採用疏導的策略,帶領衆人挖渠開河,讓洪水能夠順暢地流入大海。經過多年的努力,洪水終於被制服了,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禹過門不入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千古佳話。他的這種無私奉獻、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激勵着後世無數的人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奮鬥。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責任與擔當,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歷史的長河,永遠值得人們銘記和敬仰。

過門不入-成語圖片

過門不入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