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游魂
成语拼音
- fǔ dǐ yóu hún
釜底游魂成语解释
- 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典故出处
- 《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穷之技,豕无可突之围,釜底游魂,苟延旦夕。”
成语典故
- 一百年来卖国罪魁的黑暗精神,集中表现在这一群败类身上,釜底游魂,必随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消灭的无踪影。★范文澜《紧张黑暗的一百年和伟大光明的一百年》
成语造句
- 战争结束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敌军如今已成为釜底游魂,四处逃窜,等待他们的只有投降或灭亡。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面临着强大邻国的威胁。这个小国的君主昏庸无道,任用奸臣,弄得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邻国则日益强大,对小国虎视眈眈。
终于,邻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小国的军队节节败退。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
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名叫李明的将军站了出来。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决心要拯救国家和人民。李明开始整顿军队,加强训练,同时积极寻求其他国家的援助。
然而,君主和奸臣们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沉迷于享乐和权力斗争中,丝毫不顾国家的安危。李明多次进谏,希望君主能幡然醒悟,但都遭到了拒绝和斥责。
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小国的领土不断被侵占,形势越发危急。但李明没有放弃,他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抵抗,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可无奈的是,国家的根基已经被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仅凭李明一人之力难以力挽狂澜。最终,小国还是被邻国所吞并。
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君主和奸臣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犹如釜底游魂一般,四处逃窜,却再也找不到容身之所。他们曾经的种种恶行,都成为了人们唾弃的对象。
而李明虽然没能挽救国家,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却被人们铭记于心。这个故事也让后人明白,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品德和决策息息相关。只有当统治者真正关心国家和人民,励精图治,才能避免成为釜底游魂,走向衰败和灭亡。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曾经辉煌的王朝,因为统治者的昏庸和腐败,最终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建设国家,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永远不再重蹈釜底游魂的覆辙。
釜底游魂-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