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遊魂

成語拼音

fǔ dǐ yóu hún

釜底遊魂成語解釋

比喻行將滅亡、苟延殘喘的人。遊魂,遊蕩的鬼魂。

典故出處

《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窮之技,豕無可突之圍,釜底遊魂,苟延旦夕。”

成語典故

一百年來賣國罪魁的黑暗精神,集中表現在這一羣敗類身上,釜底遊魂,必隨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消滅的無蹤影。★范文瀾《緊張黑暗的一百年和偉大光明的一百年》

成語造句

戰爭結束後,曾經不可一世的敵軍如今已成爲釜底遊魂,四處逃竄,等待他們的只有投降或滅亡。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國面臨着強大鄰國的威脅。這個小國的君主昏庸無道,任用奸臣,弄得國家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而鄰國則日益強大,對小國虎視眈眈。 終於,鄰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小國的軍隊節節敗退。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 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名叫李明的將軍站了出來。他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信念,決心要拯救國家和人民。李明開始整頓軍隊,加強訓練,同時積極尋求其他國家的援助。 然而,君主和姦臣們卻依然我行我素,繼續沉迷於享樂和權力鬥爭中,絲毫不顧國家的安危。李明多次進諫,希望君主能幡然醒悟,但都遭到了拒絕和斥責。 隨着戰爭的持續推進,小國的領土不斷被侵佔,形勢越發危急。但李明沒有放棄,他帶領着士兵們奮勇抵抗,在一些戰役中取得了局部的勝利。 可無奈的是,國家的根基已經被腐敗侵蝕得千瘡百孔,僅憑李明一人之力難以力挽狂瀾。最終,小國還是被鄰國所吞併。 那些曾經作威作福的君主和姦臣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猶如釜底遊魂一般,四處逃竄,卻再也找不到容身之所。他們曾經的種種惡行,都成爲了人們唾棄的對象。 而李明雖然沒能挽救國家,但他的英勇事蹟和忠誠精神卻被人們銘記於心。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統治者的品德和決策息息相關。只有當統治者真正關心國家和人民,勵精圖治,才能避免成爲釜底遊魂,走向衰敗和滅亡。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許多曾經輝煌的王朝,因爲統治者的昏庸和腐敗,最終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珍惜和平,努力建設國家,讓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永遠不再重蹈釜底遊魂的覆轍。

釜底遊魂-成語圖片

釜底遊魂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