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石赴河

成语拼音

fù shí fù hé

负石赴河成语解释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因内心的极度愧疚和绝望,竟做出了犹如负石赴河般决绝的行为,实在令人惋惜。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申生的年轻人。 申生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太子。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宠爱一个名叫骊姬的女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能够继承君位,便设计陷害申生。她不断地在晋献公面前说申生的坏话,使得晋献公渐渐对申生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面对骊姬的恶意中伤和父亲的误解,申生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是一个极其孝顺和忠诚的人,不愿意违背父亲的意愿,也不想申辩为自己辩解,因为他害怕会因此而伤害到父亲。 然而,骊姬的阴谋却越来越猖獗,她甚至诬陷申生企图谋害晋献公。申生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无论他怎么做,都难以摆脱困境。在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申生最终选择了一条极端的道路。 他带着满心的悲愤,背负着沉重的石头,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黄河。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当他一步步走向黄河的时候,人们无不为他感到惋惜和悲哀。 申生的行为就如同那负石赴河一般,决绝而悲壮。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悲剧,也让后人感慨不已。 在《左传》等古籍中,对申生的遭遇有着详细的记载。他的命运让人叹息,他的忠诚和孝顺却也被人们铭记。申生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种极端的忠诚和无奈,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那个复杂而残酷的政治环境。 负石赴河这个成语,也正是从申生的故事中演变而来。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极端的行为,更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忠诚和决绝。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但同时也要懂得灵活应变,避免走上极端的道路。申生的悲剧让我们明白,有时候过于执着和忠诚,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然而,他的精神却也如同那滔滔黄河水一般,源远流长,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负石赴河-成语图片

负石赴河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