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石赴河

成語拼音

fù shí fù hé

負石赴河成語解釋

河這裏指黃河。揹着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負石赴淵”。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因內心的極度愧疚和絕望,竟做出了猶如負石赴河般決絕的行爲,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申生的年輕人。 申生是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太子。晉獻公晚年的時候,寵愛一個名叫驪姬的女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能夠繼承君位,便設計陷害申生。她不斷地在晉獻公面前說申生的壞話,使得晉獻公漸漸對申生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面對驪姬的惡意中傷和父親的誤解,申生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是一個極其孝順和忠誠的人,不願意違背父親的意願,也不想申辯爲自己辯解,因爲他害怕會因此而傷害到父親。 然而,驪姬的陰謀卻越來越猖獗,她甚至誣陷申生企圖謀害晉獻公。申生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無論他怎麼做,都難以擺脫困境。在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之中,申生最終選擇了一條極端的道路。 他帶着滿心的悲憤,揹負着沉重的石頭,毅然決然地走向了黃河。他要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誠。當他一步步走向黃河的時候,人們無不爲他感到惋惜和悲哀。 申生的行爲就如同那負石赴河一般,決絕而悲壯。他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悲劇,也讓後人感慨不已。 在《左傳》等古籍中,對申生的遭遇有着詳細的記載。他的命運讓人嘆息,他的忠誠和孝順卻也被人們銘記。申生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種極端的忠誠和無奈,他的故事成爲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了那個複雜而殘酷的政治環境。 負石赴河這個成語,也正是從申生的故事中演變而來。它不僅代表了一種極端的行爲,更蘊含着深深的無奈、忠誠和決絕。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但同時也要懂得靈活應變,避免走上極端的道路。申生的悲劇讓我們明白,有時候過於執着和忠誠,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然而,他的精神卻也如同那滔滔黃河水一般,源遠流長,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勇敢地堅持下去。

負石赴河-成語圖片

負石赴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