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粥割齑
成语拼音
- huà zhōu gē jīu
划粥割齑成语解释
-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典故
-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成语造句
-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勤奋学习,就像范仲淹当年划粥割齑那般坚韧不拔。
成语故事
-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范仲淹的孩子。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范仲淹年少时在醴泉寺读书,生活十分艰苦。每天他只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凝固后,用刀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配上一些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食物,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划粥割齑”。
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难,范仲淹却毫不气馁。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白天刻苦攻读,夜晚则常常挑灯夜战。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烈火一般炽热,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寺中的住持看到范仲淹如此勤奋刻苦,十分感动,时常会给他一些帮助和鼓励。而范仲淹也不负众望,学业日益精进。
后来,范仲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踏上了仕途。他始终保持着年少时的那份坚韧和勤奋,无论是在地方为官还是在朝中任职,都兢兢业业,一心为民。他多次直言进谏,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奔走呼号。
范仲淹的一生,经历了诸多风雨和考验,但他凭借着少年时养成的“划粥割齑”的精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后世学子们学习的楷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范仲淹这样出身贫寒却能凭借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划粥割齑”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食物的描述,更是一种象征着坚韧、勤奋和刻苦的精神力量,它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划粥割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