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名采誉
成语拼音
- gān míng cǎi yù
干名采誉成语解释
- 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典故出处
- 《汉书·终军传》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平日里总是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到处吹嘘自己的功绩,这种行为无疑是干名采誉,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孔伋的人。他是孔子的孙子,自幼聪慧好学,极富才华。
孔伋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权,纷纷招贤纳士。许多人都渴望通过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名誉和地位,一时间,各种追名逐利的行为层出不穷。
孔伋却与众不同,他一心专注于学问的研究和道德的修养,对于那些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嗤之以鼻。他深知真正的声誉应该建立在真实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之上,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
有一次,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听闻了孔伋的才名,便派人前来邀请他出仕,许诺给他高官厚禄和无尽的荣耀。然而,孔伋经过深思熟虑后,婉言谢绝了这个邀请。他认为自己的学问还没有达到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真正贡献的程度,不能仅仅为了所谓的名誉和利益就贸然接受官职。
他的一些朋友对此感到不解,认为他这是错过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但孔伋却坚定地说:“吾所求者,非干名采誉之浮名,乃真正有益于天下苍生之实学。若不能以真才实学为基,即便获得一时之名,亦如昙花一现,终不能长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伋的学问日益深厚,他的品德也越发高尚。他的声名远播,但这并非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人们对他的敬重并非仅仅因为他的身份,更是因为他的才学和品德。
在那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时代,孔伋就像一股清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他的故事也让后人明白,干名采誉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风光,但唯有凭借真实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长久的声誉。
历史的长河中,像孔伋这样坚守内心、不为浮名所动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品德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懂得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不应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而应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和永恒的声誉。
干名采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