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名採譽
成語拼音
- gān míng cǎi yù
幹名採譽成語解釋
- 幹求;採取。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名譽。
典故出處
- 《漢書·終軍傳》偃已前三奏,無詔,不惟所爲不許,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幹名採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總是想方設法地表現自己,到處吹噓自己的功績,這種行爲無疑是幹名採譽,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孔伋的人。他是孔子的孫子,自幼聰慧好學,極富才華。
孔伋生活的時代,各國諸侯爲了爭奪霸權,紛紛招賢納士。許多人都渴望通過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得名譽和地位,一時間,各種追名逐利的行爲層出不窮。
孔伋卻與衆不同,他一心專注於學問的研究和道德的修養,對於那些爲了沽名釣譽而不擇手段的行爲嗤之以鼻。他深知真正的聲譽應該建立在真實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之上,而不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
有一次,一個諸侯國的君主聽聞了孔伋的才名,便派人前來邀請他出仕,許諾給他高官厚祿和無盡的榮耀。然而,孔伋經過深思熟慮後,婉言謝絕了這個邀請。他認爲自己的學問還沒有達到能夠爲國家和百姓做出真正貢獻的程度,不能僅僅爲了所謂的名譽和利益就貿然接受官職。
他的一些朋友對此感到不解,認爲他這是錯過了一個大好的機會。但孔伋卻堅定地說:“吾所求者,非幹名採譽之浮名,乃真正有益於天下蒼生之實學。若不能以真才實學爲基,即便獲得一時之名,亦如曇花一現,終不能長久。”
隨着時間的推移,孔伋的學問日益深厚,他的品德也越發高尚。他的聲名遠播,但這並非是他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人們對他的敬重並非僅僅因爲他的身份,更是因爲他的才學和品德。
在那個充滿浮躁和功利的時代,孔伋就像一股清流,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纔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他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幹名採譽或許能帶來一時的風光,但唯有憑藉真實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和長久的聲譽。
歷史的長河中,像孔伋這樣堅守內心、不爲浮名所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爲後人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懂得在追求人生價值的道路上,不應被表面的虛名所迷惑,而應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內在素養,爲社會和他人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和永恆的聲譽。
幹名採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