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名犯义
成语拼音
- gàn míng fàn yì
干名犯义成语解释
- 干犯名教和道义。
典故出处
- 清·李渔《奈何天·调美》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这样干名犯义的事,如何做得!”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为了那点私利,不惜干名犯义,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最终自食恶果。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社会,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家中虽不富裕,但也温饱无忧。
李明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在众人面前扬名立万。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听闻了隔壁镇上有一场盛大的诗会,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前往参加,若是能在诗会上崭露头角,便会声名远扬。李明心动不已,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诗会的路途。
在诗会上,李明竭尽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他吟诗作对,试图引起众人的关注。然而,他太过于急切地想要出名,以至于在与他人交流时,言语间不免有些傲慢和自负。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但李明却浑然不觉。
诗会后,李明自以为已经扬名,回到村庄便开始四处宣扬自己的所谓“成就”。他夸大其词,将自己的表现描述得无比辉煌。但村里的一些有识之士却看出了他的浮躁和虚荣。
不久,李明又听闻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一举成名的机会。那是一场关于治国理政的辩论会,吸引了众多贤达之士。李明再次迫不及待地前往。
在辩论会上,李明为了表现自己,不顾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试图用华丽的言辞来掩盖自己知识的浅薄,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犯了“干名犯义”的大忌。他只追求虚名,而忽略了真正的道义和责任。
最终,李明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反感和批判。他不仅没有获得他所期望的名声,反而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名犯义不可取。我们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名声和荣誉,而忽略了内在的品德和道义。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遵循道德规范,不能为了虚名而不择手段。正如古人云:“实至名归”,只有通过真正的努力和才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取虚名。否则,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追悔莫及。
干名犯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