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名犯義
成語拼音
- gàn míng fàn yì
幹名犯義成語解釋
- 干犯名教和道義。
典故出處
- 清·李漁《奈何天·調美》誰想不前不後,剛剛是太老爺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這樣幹名犯義的事,如何做得!”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了那點私利,不惜幹名犯義,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最終自食惡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社會,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生活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家中雖不富裕,但也溫飽無憂。
李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心中漸漸萌生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他渴望出人頭地,渴望在衆人面前揚名立萬。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明聽聞了隔壁鎮上有一場盛大的詩會,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前往參加,若是能在詩會上嶄露頭角,便會聲名遠揚。李明心動不已,他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詩會的路途。
在詩會上,李明竭盡所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吟詩作對,試圖引起衆人的關注。然而,他太過於急切地想要出名,以至於在與他人交流時,言語間不免有些傲慢和自負。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但李明卻渾然不覺。
詩會後,李明自以爲已經揚名,回到村莊便開始四處宣揚自己的所謂“成就”。他誇大其詞,將自己的表現描述得無比輝煌。但村裏的一些有識之士卻看出了他的浮躁和虛榮。
不久,李明又聽聞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他一舉成名的機會。那是一場關於治國理政的辯論會,吸引了衆多賢達之士。李明再次迫不及待地前往。
在辯論會上,李明爲了表現自己,不顧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試圖用華麗的言辭來掩蓋自己知識的淺薄,卻不知這樣的行爲已經犯了“幹名犯義”的大忌。他只追求虛名,而忽略了真正的道義和責任。
最終,李明的行爲引起了衆人的反感和批判。他不僅沒有獲得他所期望的名聲,反而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幹名犯義不可取。我們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名聲和榮譽,而忽略了內在的品德和道義。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遵循道德規範,不能爲了虛名而不擇手段。正如古人云:“實至名歸”,只有通過真正的努力和才華,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而不是通過不正當的方式去獲取虛名。否則,最終只會自食惡果,追悔莫及。
幹名犯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