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皮断货

成语拼音

gé pí duàn huò

隔皮断货成语解释

指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典故出处

《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鉴定古玩这件事上,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做到隔皮断货的。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繁华城镇里,有一位名叫李三的商人。李三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各种货物。 有一次,李三听闻远方有一种珍贵的香料即将运到城镇,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赚取巨额利润的好机会。然而,这批香料还在运输途中,他无法亲眼见到实物。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从商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李三决定冒险提前收购大量相关货物。 他的好友王四得知后,十分担忧地劝他:“李三啊,你这样未见到实物就贸然行事,实在是太冒险了,万一这香料有什么问题,你可就亏大了呀。”但李三自信满满地说:“王四,你不必担心,我心中有数,我这是在抢占先机。” 果然,当这批香料抵达城镇后,正如李三所预料的那样,受到了众人的追捧,价格一路飙升。而李三因为提前准备,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三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频繁地运用这种“隔皮断货”的方式进行商业操作。有一次,他听闻有一种稀有的宝石即将流行起来,便又一次在没有亲眼看到宝石的情况下,倾尽所有资金大量收购类似的宝石。 可是这次,事情却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展。当真正的宝石运到后,人们发现和李三所收购的宝石有着很大的差别,他收购的那些宝石根本无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李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的生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李三这才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过于自信,过度依赖这种“隔皮断货”的方式,最终导致了失败。他想起了古人曾说过:“谋定而后动”,自己却因为贪婪和冲动而忽略了这个道理。 经过这次挫折,李三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方式,明白了在商业中不能只凭借猜测和经验就盲目行动,必须要更加谨慎和理性。他努力重振旗鼓,在以后的生意中,不再轻易地“隔皮断货”,而是认真考察、仔细分析,最终又慢慢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隔皮断货”虽然有时能带来一时的成功,但如果过度依赖这种方式而不注重实际情况的考察,就可能会遭遇失败。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不可盲目自信,以免因小失大。

隔皮断货-成语图片

隔皮断货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