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皮斷貨
成語拼音
- gé pí duàn huò
隔皮斷貨成語解釋
- 指隔着封皮,判斷貨物的好壞。比喻憑外部現象推測內部底細。
典故出處
- 《歧路燈》第八回不是爲他中了舉,便說深遠。只是那光景兒,我就估出來六七分。兄弟隔皮斷貨,是最有眼色的。”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鑑定古玩這件事上,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是很難做到隔皮斷貨的。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一位名叫李三的商人。李三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各種貨物。
有一次,李三聽聞遠方有一種珍貴的香料即將運到城鎮,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賺取鉅額利潤的好機會。然而,這批香料還在運輸途中,他無法親眼見到實物。憑藉着自己多年的從商經驗和對市場的瞭解,李三決定冒險提前收購大量相關貨物。
他的好友王四得知後,十分擔憂地勸他:“李三啊,你這樣未見到實物就貿然行事,實在是太冒險了,萬一這香料有什麼問題,你可就虧大了呀。”但李三自信滿滿地說:“王四,你不必擔心,我心中有數,我這是在搶佔先機。”
果然,當這批香料抵達城鎮後,正如李三所預料的那樣,受到了衆人的追捧,價格一路飆升。而李三因爲提前準備,賺得盆滿鉢滿。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三的膽子越來越大,開始頻繁地運用這種“隔皮斷貨”的方式進行商業操作。有一次,他聽聞有一種稀有的寶石即將流行起來,便又一次在沒有親眼看到寶石的情況下,傾盡所有資金大量收購類似的寶石。
可是這次,事情卻沒有按照他的預期發展。當真正的寶石運到後,人們發現和李三所收購的寶石有着很大的差別,他收購的那些寶石根本無人問津,價格一落千丈。李三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他的生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李三這才懊悔不已,他意識到自己過於自信,過度依賴這種“隔皮斷貨”的方式,最終導致了失敗。他想起了古人曾說過:“謀定而後動”,自己卻因爲貪婪和衝動而忽略了這個道理。
經過這次挫折,李三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方式,明白了在商業中不能只憑借猜測和經驗就盲目行動,必須要更加謹慎和理性。他努力重振旗鼓,在以後的生意中,不再輕易地“隔皮斷貨”,而是認真考察、仔細分析,最終又慢慢恢復了往日的輝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隔皮斷貨”雖然有時能帶來一時的成功,但如果過度依賴這種方式而不注重實際情況的考察,就可能會遭遇失敗。在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判斷,不可盲目自信,以免因小失大。
隔皮斷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