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爬痒
成语拼音
- gé xuē pá yǎng
隔靴爬痒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典故出处
- 清·钱大昭《迩言》卷六《朱子语类》云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的那些所谓建议,对于解决问题根本就是隔靴爬痒,没有任何实质作用。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三的人。他总是自认为聪明伶俐,但实际上却常常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天,李三听说隔壁镇上来了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学者,大家对他的学识和见解都赞不绝口。李三心想,自己一定要去会会这位学者,好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
当他见到学者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试图引起学者的注意和赞赏。然而,学者听了他的话后,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过多的评价。李三见状,心里有些着急,他觉得学者一定是没有听懂他的高见,于是更加卖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学者始终没有给予他期望中的回应。李三开始变得烦躁起来,他觉得自己就像在隔靴爬痒一样,费了好大的劲,却始终没有触及到关键之处,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回到家后,李三仔细思考了这件事。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没有真正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就如同隔靴爬痒一般,看似在努力,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都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获得了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而自己却总是急于表现,忽略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李三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他不再追求表面上的虚荣和夸赞,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各种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他逐渐明白,只有真正地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隔靴爬痒般地做无用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三的学识和见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而是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去帮助他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和知识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是做一些表面的、肤浅的努力,就像隔靴爬痒一样,看似在行动,实则效果甚微。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地去探索和钻研,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实现自己的价值。
隔靴爬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