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谋善断

成语拼音

hào móu shàn duàn

好谋善断成语解释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典故出处

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成语典故

三国时,孙权善于招揽人才,礼贤下士。只要有才能,愿为他效力的人,他都加以重用。鲁肃、诸葛瑾等人都投奔到他旗下,得到了他的赏识和重用。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前往荆州,以吊丧为名,联合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共同对抗曹操。鲁肃与刘备见面后,刘备表示同意,便派诸葛亮随鲁肃去见孙权。当时,孙权还在犹豫不决。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对他说,曹操大军压境,再不采取主动将会大祸临头。曹军南下作战,非常疲倦,加上他们又不习水战,只要孙、刘联军,一定能将曹操打败。孙权听了这番分析,增强了联刘抗曹的信心。他召集部下商议,周瑜分析了曹军的弱点后,认为曹操犯了用兵大忌,建议孙权给他几万精兵,保证能大获全胜。周瑜的话使孙权抗曹的决心更坚定了。这一年,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程普为右督,率三万精兵沿江西上,和刘备的军队会合,迎击曹军。赤壁之战,曹军大败,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建立吴国后,由于他善于用人,善于判断,所以吴国越来越强大。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总是能够做到好谋善断,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决断力而备受瞩目,他就是三国时期的孙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据有江东。当时的局势十分复杂,各方势力相互角逐。孙权年纪虽轻,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面对诸多挑战和抉择,孙权总能冷静思考,分析利弊。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试图一举吞并江东。江东群臣惊恐万分,有人主张投降,认为曹操势大,不可与之抗衡。然而孙权并没有盲目听从这些建议,他深知投降意味着失去自主和尊严,而且曹操也未必会善待他们。 在关键时刻,孙权与手下的谋士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谋划。他认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权衡利弊。最终,他决定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这一决策并非轻而易举,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但孙权凭借着他的好谋善断,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决断力。他积极组织和调配兵力,与刘备联军紧密配合。面对曹操强大的水军,孙权果断采纳了周瑜等人的建议,采用火攻之计,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这场战役不仅使江东得以保存,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此后,孙权继续在复杂的局势中展现出他的好谋善断。他不断拓展疆土,加强江东的实力。同时,他善于用人,广纳贤才,使得江东人才济济。在处理与其他势力的关系上,孙权总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既保持了江东的独立和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各方的平衡。 孙权的好谋善断不仅体现在军事和政治上,也体现在他对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上。他注重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他还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联系。 纵观孙权的一生,他凭借着好谋善断的品质,在动荡的时代中站稳了脚跟,建立了一番不朽的功业。他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和学习的典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孙权的智慧和决断力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能够冷静思考,果断决策,以智慧和勇气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好谋善断-成语图片

好谋善断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