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而有礼
成语拼音
- gōng ér yǒu lǐ
恭而有礼成语解释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典故出处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成语典故
- 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成语造句
- 他在与人交往中总是表现得谦逊温和,让人觉得他恭而有礼。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鲁国。鲁国的国君非常注重礼仪和道德的传承。
在鲁国的都城中,有一位年轻的公子名叫鲁明。鲁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礼仪规范极为尊崇。他无论面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态度恭敬且言行有礼。
有一次,鲁明的父亲派他去拜访邻国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鲁明带着丰厚的礼物,踏上了前往邻国的路途。当他到达大臣的府邸时,没有丝毫的傲慢之态,而是非常恭敬地向门卫通报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门卫见他如此恭而有礼,立刻进去禀报大臣。
大臣得知后,亲自出来迎接鲁明。鲁明见到大臣,连忙行礼,言辞谦逊。在与大臣交谈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恭敬的态度,认真倾听大臣的每一句话,并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回应。大臣对鲁明的表现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年轻人。
后来,鲁明在自己的国家中也以恭而有礼著称。无论是对待长辈、同辈还是晚辈,他都能展现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他的行为举止不仅为他赢得了国人的尊敬和赞誉,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论语》中就曾记载:“恭近于礼,远耻辱也。”鲁明正是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始终践行着恭而有礼的准则。他的行为也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在那个时代,像鲁明这样恭而有礼的人,往往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其他诸侯国的人也听闻了他的事迹,对鲁国的礼仪之邦形象更加认可。鲁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恭而有礼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让人们铭记着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位品德高尚、举止优雅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恭而有礼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正能量。
恭而有礼-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