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不爽

成语拼音

háo lí bù shuǎng

毫厘不爽成语解释

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典故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成语典故

此见神理分明,毫厘不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成语造句

在科学实验中,每一个数据都要精准测量,容不得半点差错,必须做到毫厘不爽。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名叫李三。 李三从小就对各种技艺充满热爱和天赋,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他的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尤其擅长制作精细的器物,无论是小巧玲珑的饰品还是复杂精密的机械,他都能做得毫厘不爽。 有一次,镇上的官府需要打造一批特殊的量具,用于税收等重要事务的计量。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李三的身上。李三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仔细挑选材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量具终于制作完成。当官府的官员前来验收时,他们对这些量具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检验。他们用最精确的标准量具来对比,结果发现李三制作的量具几乎与标准量具完全一致,尺寸上的误差微乎其微,真可谓是毫厘不爽。 官员们对李三的手艺赞不绝口,他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整个小镇乃至更远的地方。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制作各种物品,而李三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作品都如同最初那般用心。 历史上,像李三这样追求毫厘不爽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古代建筑领域,工匠们为了建造出坚固而精美的宫殿、庙宇等建筑,对每一块砖石的放置、每一根梁柱的安装都要求精准无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使得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毫厘不爽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技艺上,在许多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必须对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哪怕是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论。在军事领域,战略的制定和武器的使用都需要精确到毫厘,稍有偏差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和发扬这种毫厘不爽的精神。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各个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毫厘不爽代表着一种对极致和完美的追求,它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技艺领域还是其他方面,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毫厘不爽-成语图片

毫厘不爽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