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前仇

成语拼音

bù jì qián chóu

不记前仇成语解释

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典故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成语典故

东周时期齐襄公暴虐被杀,其弟小白同其恩师鲍叔牙从莒国赶回齐国即位,遭到另一兄弟公子纠的恩师管仲的阻拦,管仲射小白一箭。齐桓公小白回国即位后,鲍叔牙极力说服齐桓公不记前仇,拜管仲为丞相。

成语造句

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即使别人曾经伤害过他,他也能够做到不记前仇,依然真诚地对待他人。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两个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分别是卫国和郑国。这两个国家时常因为领土和资源等问题发生冲突和战争。 卫国的将军卫武有一个儿子叫卫鞅,他自幼聪慧且胸怀大志。郑国有一个大臣叫郑伯,他的儿子郑安也有着出众的才能。 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卫鞅的父亲卫武不幸战死。卫鞅因此对郑国充满了仇恨,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和郑国之间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卫国新的君主即位后,希望能够与郑国改善关系,以实现和平与发展。郑伯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深知长期的战争对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于是,双方开始进行和谈。 在和谈的过程中,卫鞅极力反对,但卫国君主坚持要放下仇恨,与郑国修好。郑安也积极推动双方的和解。最终,两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卫鞅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服从君主的决定。而郑安则主动与卫鞅接触,希望能够化解彼此之间的仇恨。 郑安多次找到卫鞅,与他坦诚交流,讲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他引用历史上许多因为仇恨而导致国家毁灭的例子,希望卫鞅能够放下过去。 渐渐地,卫鞅被郑安的真诚所打动。他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执念,认识到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破坏。 最终,卫鞅决定不记前仇,与郑安成为朋友。他们一起努力,为两国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多年后,卫国和郑国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而卫鞅和郑安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他们的行为提醒着人们,放下仇恨,以宽容和理解的心去对待他人,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正如古人云:“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记前仇,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它能让曾经的敌人变成携手共进的伙伴,共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不记前仇-成语图片

不记前仇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