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不济急
成语拼音
- huǎn bù jì jí
缓不济急成语解释
-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典故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京一万银子。”
成语典故
- 看看还差个八百多两银子,没有法子想,要变卖东西,却又缓不济急。★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回
成语造句
- 在这紧急关头,筹集资金的速度太慢,完全是缓不济急,无法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贤明的君王。这位君王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希望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有一年,这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河流干涸,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面临着饥饿和贫困的威胁,生活苦不堪言。君王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纷纷献策,有的建议开仓放粮,有的建议兴修水利,有的建议向邻国求助。然而,这些方案实施起来都需要时间,而百姓们此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立刻得到救助。
君王决定先从邻国借调一批粮食来解燃眉之急,他派遣使者火速前往邻国。可是,邻国的办事效率极为缓慢,各种繁琐的程序和官僚作风让借粮的事情一拖再拖。这边百姓们已经饿殍遍野,苦苦等待着救命的粮食,而邻国的援助却迟迟不能到来。
与此同时,国内的兴修水利工程也进展缓慢,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工程时常停滞不前。君王每天都在催促,但效果却并不显著。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百姓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原本可以缓解困境的措施,却因为各种原因缓不济急,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这个国家的情况逐渐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君王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他意识到,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必须要有高效的决策和行动,不能被繁琐的程序和拖延所束缚。
最终,虽然邻国的粮食终于送达,水利工程也慢慢完工,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花费了很长时间才从这场灾难中慢慢恢复过来。而“缓不济急”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后人用来警醒自己在处理事情时要注重效率,避免因为拖延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故。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在战争时期,物资的调配和战略的实施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就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在救灾工作中,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到位速度也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警醒,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缓不济急-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