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传书
成语拼音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黄耳传书成语解释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典故出处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成语典故
- 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成语造句
- 他家养的那只小狗聪明伶俐,仿佛能够黄耳传书一般,每次都能准确地找到他的位置。
成语故事
- 在晋朝时期,有一个叫陆机的人。他才华横溢,在当时颇有名气。
陆机养了一只狗,取名为“黄耳”。这只狗十分聪明伶俐,与陆机感情深厚。
有一次,陆机久居京城,十分思念家乡。他心中涌起一个想法,是否能让黄耳帮他传递书信回家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陆机将书信放入竹筒,系在黄耳的脖子上,然后对它说:“黄耳啊,你能帮我把这封信送回家乡给我的亲人吗?”黄耳似乎听懂了主人的话,汪汪叫了几声,便撒开腿向着陆机家乡的方向奔去。
一路上,黄耳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渴了就喝路边的溪水,饿了就找点剩菜剩饭吃。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顽强的毅力,黄耳终于到达了陆机的家乡。当陆机的家人看到黄耳脖子上的竹筒时,又惊又喜,赶忙取下书信阅读。
家人读完信后,十分感动,于是写了一封回信,也放入竹筒中,系在黄耳的脖子上,让它带回去给陆机。黄耳又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历经艰辛再次回到了京城。
当陆机看到黄耳带着家人的回信归来时,激动不已。从此,黄耳传书的故事便流传开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动物的忠诚与聪慧,也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正如《搜神记》中所记载的那样,黄耳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了传递情感与信息的使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黄耳这样忠诚而又特别的动物并不少见。它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黄耳传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动物智慧的认可。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遥远的古代,情感的纽带也能跨越距离,而动物也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助手。黄耳的故事,就如同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星星,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后人传颂和铭记。
黄耳传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