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傳書
成語拼音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黃耳傳書成語解釋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爲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典故出處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爲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爲常。”
成語典故
- 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陸機離開家鄉浙江會華亭到京城洛陽做官。他很久沒有收到家信,就寫好一封信裝入竹筒套到獵犬黃耳的脖子上,讓它送到浙江老家,聰明的黃耳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會華亭並索取回信,來回只用25天時間。
成語造句
- 他家養的那隻小狗聰明伶俐,彷彿能夠黃耳傳書一般,每次都能準確地找到他的位置。
成語故事
- 在晉朝時期,有一個叫陸機的人。他才華橫溢,在當時頗有名氣。
陸機養了一隻狗,取名爲“黃耳”。這隻狗十分聰明伶俐,與陸機感情深厚。
有一次,陸機久居京城,十分思念家鄉。他心中涌起一個想法,是否能讓黃耳幫他傳遞書信回家呢。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陸機將書信放入竹筒,系在黃耳的脖子上,然後對它說:“黃耳啊,你能幫我把這封信送回家鄉給我的親人嗎?”黃耳似乎聽懂了主人的話,汪汪叫了幾聲,便撒開腿向着陸機家鄉的方向奔去。
一路上,黃耳不辭辛勞,翻山越嶺,渴了就喝路邊的溪水,餓了就找點剩菜剩飯喫。憑藉着敏銳的嗅覺和頑強的毅力,黃耳終於到達了陸機的家鄉。當陸機的家人看到黃耳脖子上的竹筒時,又驚又喜,趕忙取下書信閱讀。
家人讀完信後,十分感動,於是寫了一封回信,也放入竹筒中,系在黃耳的脖子上,讓它帶回去給陸機。黃耳又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歷經艱辛再次回到了京城。
當陸機看到黃耳帶着家人的回信歸來時,激動不已。從此,黃耳傳書的故事便流傳開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動物的忠誠與聰慧,也展現了人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情感。正如《搜神記》中所記載的那樣,黃耳以其獨特的方式成爲了傳遞情感與信息的使者。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黃耳這樣忠誠而又特別的動物並不少見。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給人們帶來溫暖和感動。黃耳傳書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更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親情的珍視以及對動物智慧的認可。它提醒着我們,即使在遙遠的古代,情感的紐帶也能跨越距離,而動物也能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和助手。黃耳的故事,就如同夜空中的一顆璀璨星星,永遠閃耀着獨特的光芒,讓後人傳頌和銘記。
黃耳傳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