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不定
成语拼音
- jǔ qí bù dìng
举棋不定成语解释
-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典故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殖将国君卫献公驱逐,另立公孙剽为国君。临终前嘱咐儿子宁喜去齐国接回卫献公。宁喜去看望了卫献公表示愿意帮他回国。大夫大叔仪事后对宁喜说:“你这样举棋不定会招致大祸的。”卫献公回国后就杀了宁喜。
成语造句
- 面对两个工作机会,他显得举棋不定,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骄奢残暴,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后来,卫国的大臣孙林父和宁殖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了台,拥立卫殇公为新的国君。
卫献公被迫逃到了齐国,在那里过起了流亡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卫献公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这样流亡下去,他想要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于是,他开始谋划回国复位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卫献公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他知道要想成功复位,必须得到国内一些大臣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些大臣不可靠,会在关键时刻背叛他。他就像一个棋手,在棋盘前举棋不定,不知道该如何落子。
卫献公的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非常着急。其中,有一个名叫公子絷的人,他是卫献公的忠实追随者。公子絷看到卫献公如此纠结,便劝他说:“主公,我们不能再这样犹豫下去了。如果您想要复位,就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否则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卫献公听了公子絷的话,心中依然充满了疑虑。他说:“我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相信谁,该依靠谁。”公子絷回答道:“主公,您应该相信那些一直对您忠心耿耿的人,他们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您的。至于那些曾经背叛过您的人,您就不要再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了。”
在公子絷的劝说下,卫献公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积极地筹备复位的事宜。他首先与国内的一些大臣取得了联系,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然后,他带领着自己的追随者,秘密地回到了卫国。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卫献公最终成功地复位,重新登上了卫国的王位。回顾这段经历,卫献公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不能举棋不定,必须果断地做出决策,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导致失败。
而“举棋不定”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抉择时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的样子。就如同卫献公当初那般,在关键的时刻不能果断地采取行动,险些让自己的复位大计落空。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重要选择时,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果断地做出决策,才能把握机遇,走向成功。
举棋不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