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
成語拼音
- jǔ qí bù dìng
舉棋不定成語解釋
-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纔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典故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衛國人寧殖將國君衛獻公驅逐,另立公孫剽爲國君。臨終前囑咐兒子寧喜去齊國接回衛獻公。寧喜去看望了衛獻公表示願意幫他回國。大夫大叔儀事後對寧喜說:“你這樣舉棋不定會招致大禍的。”衛獻公回國後就殺了寧喜。
成語造句
- 面對兩個工作機會,他顯得舉棋不定,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衛國的國君衛獻公驕奢殘暴,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後來,衛國的大臣孫林父和寧殖發動政變,將衛獻公趕下了臺,擁立衛殤公爲新的國君。
衛獻公被迫逃到了齊國,在那裏過起了流亡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衛獻公覺得自己不能一直這樣流亡下去,他想要重新奪回自己的王位。於是,他開始謀劃回國復位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衛獻公面臨着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一方面,他知道要想成功復位,必須得到國內一些大臣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他又擔心這些大臣不可靠,會在關鍵時刻背叛他。他就像一個棋手,在棋盤前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如何落子。
衛獻公的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讓他身邊的人都感到非常着急。其中,有一個名叫公子縶的人,他是衛獻公的忠實追隨者。公子縶看到衛獻公如此糾結,便勸他說:“主公,我們不能再這樣猶豫下去了。如果您想要復位,就必須果斷地採取行動,否則機會一旦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衛獻公聽了公子縶的話,心中依然充滿了疑慮。他說:“我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相信誰,該依靠誰。”公子縶回答道:“主公,您應該相信那些一直對您忠心耿耿的人,他們會在關鍵時刻幫助您的。至於那些曾經背叛過您的人,您就不要再對他們抱有任何幻想了。”
在公子縶的勸說下,衛獻公終於下定決心,開始積極地籌備復位的事宜。他首先與國內的一些大臣取得了聯繫,爭取到了他們的支持和幫助。然後,他帶領着自己的追隨者,祕密地回到了衛國。
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衛獻公最終成功地復位,重新登上了衛國的王位。回顧這段經歷,衛獻公深刻地認識到,在面對重大抉擇的時候,不能舉棋不定,必須果斷地做出決策,否則就會錯失良機,導致失敗。
而“舉棋不定”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抉擇時猶豫不決,遲遲不能做出決定的樣子。就如同衛獻公當初那般,在關鍵的時刻不能果斷地採取行動,險些讓自己的復位大計落空。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生活中當我們面臨重要選擇時,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果斷地做出決策,才能把握機遇,走向成功。
舉棋不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