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典故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成语造句

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和错误。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时有一位君主,初登皇位,踌躇满志,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他身边有两位大臣,一位叫李忠,为人正直,常常能提出中肯的建议;另一位叫王佞,善于阿谀奉承,总是迎合君主的想法。 一次,国家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是关于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李忠经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此时开展这项工程并非最佳时机,因为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目前国家还有其他更为紧迫的事务需要处理。他诚恳地向君主进谏,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然而,王佞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看到君主对这项工程似乎很感兴趣,便极力鼓吹工程的好处,说这将是一项伟大的功绩,可以让君主名垂青史。君主听了王佞的话,心中有些动摇,开始怀疑李忠的建议。 就在君主犹豫不决之时,一位睿智的老臣站出来对君主说:“陛下,切不可偏听偏信啊。古往今来,多少君主因为只听一面之词而导致决策失误,国家陷入困境。正如古人所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您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君主听了,陷入了沉思。 他回想起历史上那些因为偏听偏信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如纣王只听妲己之言,最终导致商朝灭亡;而那些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往往能够开创盛世。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被王佞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应该认真考虑李忠的建议。 于是,君主再次召集大臣们进行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深入的分析,君主最终采纳了李忠的建议,决定暂缓这项工程。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后来,国家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合适的时机来开展这项工程,不仅避免了之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还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从此,君主更加注重听取不同大臣的意见,不再轻易被片面之词所左右。他明白只有兼听则明,才能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决策,国家也在他的治理下日益繁荣昌盛。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提醒着后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广泛听取意见,避免因为偏信而走入误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图片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