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灭虢

成语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假道灭虢成语解释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造句

晋国想要扩张领土,便想出了一个计谋,通过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这其实就是假道灭虢。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将目光瞄准了临近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 虢国和虞国虽然都是小国,但彼此相互依存,关系较为紧密。晋献公一直想吞并这两个国家,却苦无良策。 晋献公手下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荀息,他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建议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等打下虢国后,再回头顺势灭掉虞国。晋献公听后有些犹豫,担心虞国不会轻易答应借道。 荀息说:“大王不必担心,虞国国君贪财好利,只要我们送上厚礼,他必定会同意借道。”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带着珍贵的礼物,如美玉和良马,前往虞国。 虞国国君见到如此丰厚的礼物,满心欢喜,完全不顾大臣宫之奇的劝阻。宫之奇深知晋国的野心,他引经据典地说:“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也不能独存啊!就如同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然而,虞国国君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话,执意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请求。 晋国军队顺利地通过虞国,攻打虢国。虢国毫无防备,很快就被晋国占领。虢国国君出逃。 晋国军队在回师途中,在虞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又灭掉了虞国。虞国国君这才如梦初醒,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就这样,晋国通过“假道灭虢”之计,成功地吞并了虢国和虞国,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例证,警示着后人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危险。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否则就可能像虞国国君一样,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悲惨下场。 而“假道灭虢”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用于形容以借道为名,行灭亡他国之实的行为。它不仅在历史中被屡屡提及,也在后世的各种文学作品和政治论述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刻寓意和警示意义的成语典故。

假道灭虢-成语图片

假道灭虢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