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成語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成語解釋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典故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語典故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爲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爲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不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爲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成語造句

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因爲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這樣才能避免片面和錯誤。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那時有一位君主,初登皇位,躊躇滿志,一心想要治理好國家。他身邊有兩位大臣,一位叫李忠,爲人正直,常常能提出中肯的建議;另一位叫王佞,善於阿諛奉承,總是迎合君主的想法。 一次,國家面臨一個重要決策,是關於一項重大工程的建設。李忠經過詳細的考察和分析,認爲此時開展這項工程並非最佳時機,因爲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目前國家還有其他更爲緊迫的事務需要處理。他誠懇地向君主進諫,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然而,王佞卻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看到君主對這項工程似乎很感興趣,便極力鼓吹工程的好處,說這將是一項偉大的功績,可以讓君主名垂青史。君主聽了王佞的話,心中有些動搖,開始懷疑李忠的建議。 就在君主猶豫不決之時,一位睿智的老臣站出來對君主說:“陛下,切不可偏聽偏信啊。古往今來,多少君主因爲只聽一面之詞而導致決策失誤,國家陷入困境。正如古人所言‘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您應該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綜合考慮,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君主聽了,陷入了沉思。 他回想起歷史上那些因爲偏聽偏信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如紂王只聽妲己之言,最終導致商朝滅亡;而那些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的君主,往往能夠開創盛世。他意識到自己不能被王佞的花言巧語所迷惑,應該認真考慮李忠的建議。 於是,君主再次召集大臣們進行討論,讓大家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經過激烈的爭論和深入的分析,君主最終採納了李忠的建議,決定暫緩這項工程。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後來,國家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有了更合適的時機來開展這項工程,不僅避免了之前可能出現的問題,還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從此,君主更加註重聽取不同大臣的意見,不再輕易被片面之詞所左右。他明白只有兼聽則明,才能做出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決策,國家也在他的治理下日益繁榮昌盛。這個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後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廣泛聽取意見,避免因爲偏信而走入誤區。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成語圖片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